益陽在線8月5日訊(通訊員 何正兵 記者
李倩)近日,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應用內科胸腔鏡下肺大泡穿刺引流和生物膠固化聯合氬氣等離子凝固術,為患者石女士成功治療巨型肺大泡疾病。通過治療,其肺大泡縮小95%,活動后氣促的癥狀明顯好轉。
內科胸腔鏡術中
石女士今年47歲,因咳嗽、胸悶、氣促等癥狀來到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門診就診。通過胸部CT檢查發現,其左下肺有一個約11.4cm×6.2cm大小的肺大泡。醫生結合病史及影像學資料,考慮到肺大泡體積較大,患者一般情況較好,且自身不愿意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待與家屬充分溝通后,醫生為其制定了內科胸腔鏡下肺大泡穿刺固化及等離子凝固術的微創治療方案。
肺大泡治療前(左) 后(右)
治療前CT(左) 后(右)
巨大肺大泡或肺中出現多個肺大泡時,因肺大泡的壁比較薄,隨時有破裂的危險。一旦破裂,會發生急性氣胸或血氣胸,如救治不及時,可危及生命。臨床上,針對巨大肺大泡多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而外科手術切除對于肺功能較差、基礎疾病多的高齡患者、及部分不愿意手術患者來說,存在很大局限性。
此次微創治療法是在全麻單肺通氣下,在左側腋下開一個1.5cm小口,經開口胸腔鏡直視下,穿刺肺大泡抽氣減輕肺大泡壓力后,再經穿刺針注入醫用生物膠達到粘連肺大泡泡壁、封閉肺大泡漏氣通道的目的,最后內科胸腔鏡直視下使用等離子凝固(APC)局部連續多點燒灼肺大泡,達到肺大泡皺縮凝結后大部分或完全消失。
此次微創治療,相比以往的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及固化術,有直視操作、精準治療、療效快的特點,能減少患者住院時間。這種內科微創治療方法相對于外科開胸結扎或切除等傳統治療方法,有安全有效、創傷小、恢復快、價格低等優勢,為不能耐受或不考慮外科手術的患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該技術是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在原巨大肺大泡治療創新技術上的再次創新,標志著市中心醫院在呼吸介入肺大泡治療領域,達到了國內先進、省內領先水平。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簡介
益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單獨成立于2006年,現為益陽市醫學會呼吸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益陽市呼吸內科(呼吸內鏡)質量控制中心掛靠單位、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2012年被評選為益陽市市級重點學科,2019年被授予全國PCCM科規范化建設合格單位(三級醫院)。科室現有醫護人員66人,其中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18人,初級職稱41人,碩士11人。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下設普通呼吸病區2個(床位100張)、呼吸重癥監護室(床位12張)、呼吸內鏡中心、肺功能室、睡眠呼吸監測室、呼吸門診綜合診療室、呼吸專家門診及呼吸專病門診。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擁有全市先進的專業診療設備,配備有美國泰科PB840呼吸機1臺、瑞士HAMILTON-C1呼吸機2臺、Carefusion
AVEA呼吸機1臺、德國Drager Savina
呼吸機2臺、高頻噴射呼吸機1臺、美國偉康無創呼吸機及澳大利亞瑞思邁無創呼吸機18臺、費雪派克呼吸濕化治療儀5臺、奧林巴斯纖維支氣管鏡5條、德國ERBE
VIO電外科工作站、冷凍治療儀1臺、微波治療儀1臺、多參數監護儀30余臺等。
肺功能室擁有國內先進的肺功能儀,已開展肺通氣功能、支氣管舒張試驗、支氣管激發試驗、肺彌散功能、呼出氣一氧化氮測定,每年行肺功能檢查5000余人次。
睡眠呼吸監測室擁有的多導睡眠儀、便攜式睡眠監測儀,可對睡眠呼吸障礙疾病進行診斷,并率先在益陽市開展了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臨床研究和診治,有較為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
慢性呼吸道疾病教育室定期進行慢性呼吸疾病的教育與咨詢,最早在益陽市開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的宣教。
專科特色主要有內科胸腔鏡、經纖支鏡APC、高頻電、冷凍及微波治療、球囊擴張術、氣管支氣管支架植入、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氣管插管、床旁支氣管鏡吸痰、支氣管肺泡灌洗、氣管內注藥、異物清除、鏡下肺組織活檢及治療、支氣管哮喘脫敏治療、有創-無創機械通氣序貫治療各種急慢性呼吸衰竭、無創通氣治療中重度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
近年科室醫護人員在國家級及省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獲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市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承擔湖南省科技廳課題1項、省衛計委課題2項,益陽市科技局課題1項,開展國家藥物臨床試驗3項。
健康咨詢電話:
0737-4205827(一病區)
0737-4203915(二病區)
0737-4205808(重癥監護室) |